培训机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41期全国高中校长研修班《纲要》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3-11-07 15:50

    论题一:如何认识高中阶段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怎样科学认识高中阶段教育是“关键时期”,“具有特殊意义”?联系办学实践举例说明。

 

    《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浙江上虞中学  闾剑宝


福建厦门禾山中学  张清高


江苏无锡辅仁高级中学  陈 曦


广西南宁三十六中  黄 强

 

    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育问题。如果我们把高中学生看作是一条河,那么,现在这条河里的水的流动是不畅的,水质是不够清的。本不该有的小学初中择校(义务教育应就近入学),使原来平直的河道弯曲起来,原来清澈的河水混浊起来。而很多人必欲去之而不得的高考如一块巨石,挡住了本就不宽丶不直的河道,使河水为之阻塞;对教育急功近利的理解,对学生失之皮相的认识,更让这条河里的水泥沙俱下,混浊难清。尽管现在学生升大学多不成问题,但受片面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信念挟裹,学生的生命之河,依然因阻塞而凝滞,而曲折。


    这是一个有待认识的现实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对这一论述,我们试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从语言的语义角度说,“关键”本来的基本意义是“门闩”,由于门闩控制着门的开关,后比喻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谓关键时期,就是指高中生阶段对特定环境的影响特别敏感,并容易获得某种行为或技能。由此可见,在国家意志中,我们从事的高中阶段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控制好学生发展的门户,那么,就可能对他们的终身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二、从基础教育的性质看,高中阶段已经是学生基础教育的最后一环,它承担着确保学生基础素质过关的职业和道义责任。如果企业家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那么,我们校长就必须对高中生这一特定的精神产品的质量负责。如果高中教育再有什么疏漏,那么,学生将带着不健全的素质构成走向社会或走进高校。就基础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来说,就是要为就业和升学作准备,两者任何一点的偏废,都将影响学生发展的品质和发展的方向与速度。


    第三、从基础教育的接受者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看,学生的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据林崇德主编的获得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发展心理学〉的观点,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他们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道德意识高度发展,自尊心强烈,自我评价日趋成熟。同时,高中生的价值观开始确立,对理论问题兴趣浓厚,对人生的意义问题开始自觉探究,用一个美国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里,都没有象在青少年期这样如此关心价值观问题”。在智力发展上,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逐步完善,尤其是作为智力的核心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已居于比较高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高中生已是一个“成人”,或者是准成人,他们在心理、智力和价值观上的烙印,有可能紧紧伴随他们的一生。


    另外,根据不同的了解结果,我们也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论。这一点,将由其他几位校长根据他们的实践经历予以佐证。

    第四、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看,他们在高中阶段必须养成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的习惯与能力。就目前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高中学生处于一种准独立状态。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使其有独立的强烈意愿;因为他们相对隔离的学校环境,使其有独立的现实需要;因为他们不可避免的学习与生活的接触,使其有进行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实际行为。所以,每周回家一次,有自己洗衣服的忙碌;同伴宿舍相处,有互助合作彼此尊重的不可回避。等等。在学习上,学生全面的知识框架已初步搭建,不同的学习方向已基本形成,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对其创造冲动加以呵护,对其发展选择加以尊重,对其发展困难加以帮助化解。只有这样,他们在走进大学时,才能快乐地生活,自主地学习,积极地创造。如果他们在高中阶段时行为是被动的消极的,心态是扭曲的不阳光的,那么,进入大学以后,面对前所未有的陌生情景,还未起步就已经丧失先机了。


    这是一个应该成为行为的信念问题。据2011年第2期〈读书〉介绍,爱因斯坦等一些顶尖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都以理论优雅与否作为其最高准则。他们的信条是:第一,如果一个优雅的理论与实验相符,其正确性毋庸置疑;第二,如果一个优雅的理论与实验不符,实验肻定是错的;第三,如果一个不优雅的理论与实验不符,事情则还有可为——通过改进理论有可能使它与实验相符;第四,如果一个不优雅的理论与实验相符,事情就没有指望了。而所谓优雅的理论,就是“尽可能简单,但却不能再行简化”的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纲要〉的这一句话论述,就是一个简单但不能再简化的优雅的理论结论,我们每个实际工作者有义务坚信之笃行之,尽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奔涌的生命之河在我们这一段清澈而流畅。

 

    论题二:如何理解专业化教师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纲要》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要求用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四个定语。请就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从实际出发谈谈看法并介绍经验。

 

    《纲要》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深圳市龙华中学  谌叶春


浙江瑞安三中  唐伟丹


上海澄衷高级中学  唐 群

 

    一、当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边界


    (一)引言引用了十七大的战略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我们认为这是中央对未来10年教育政策的延续,体现了两个回归:一是党对教育工作的基本定位,优先发展的战略没有改变;二是人的发展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中心,体现了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回归。这两个回归是纲要制定的政策基础和时代要求。同时,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强国包含了教师这个群体的专业化、优质化建设。


   (二)序言部分提出的从目标属性总结的当前教育的两大特征契合了上述两个回归:1、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2、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否则就是不能振兴、发展,不能提高和促进。


    (三)序言部分对教育的基本定位: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四)序言部分从教育发展的愿景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师资队伍更高要求: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大→强


    (五)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州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20字工作方针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直接关联: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宏观和微观的关联。谈到提高教育质量更加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七)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


    (八)第四章谈到了义务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教师资格标准”。


    (九)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三个方面目标“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无一不与教师素质关系重大。


    (十)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从观念的确立到培养模式的创新,实施的主体在教师。


    (十一)第十七章第51款全面系统的描述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要性、措施、重点、目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第21章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二、基本理解


    (一)明确了未来1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和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规律。”(师范教育司司长 管培俊)


    (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无论各级各类教育,要提高质量,要办出特色,都要靠教师。我认为这一点国家抓到了点子上,抓住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只有把教师素质和水平真正提高了,教育的一切才有可能,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目标才能实现,拔尖人才的培养才有可能。(华中师大校长  马敏)


    三、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与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具体。


    (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没有得到优化。


    (三)教师队伍整体的生存状态不佳,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四)教师队伍职前和职中教育应该重新反思。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上海经验:反思十五规划效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二)山东计划:部门规划的局限性


    《山东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1-2015年)》


    (三)天津计划: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