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成果

当下义务教育的几点思考——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2013”—安徽师范大学培训班 林超   作者:林超   发布时间:2014-05-05 15:00

智者,践行者也。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农村基础教育的初中校长在践行教育理念中,时常处于困苦挣扎中。带着许多困与惑,我走进了教育部组织的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班。本次培训,在安师大精心安排下,将集中培训分两个阶段:班级集中上课和影子培训。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感情交织,理念碰撞,自我思量,感悟良多。

思考一:农村教育路在何方?

在农村初中从教已有17年,在校长岗位上也快有6年的时间。农村教育情怀已深深的扎根于自己心灵深处。用一位普通而满怀的热爱和深情教师的眼光,体会身边教育与环境。农村教育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总体上,农村教育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就我校及身边的兄弟学校而言,生源锐减,有的初中师生比为1:6,宽敞堂皇的校舍是建起来了,但学生寥寥,教师多多。究其原因何在?我认为农村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很多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生活日渐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为了使仅有的一个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宁愿花很多的钱都把孩子送进城镇读书,送到私立学校读书,这是现在农村生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越来越少,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已不是新鲜事,它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股主要力量,这一部分孩子跟随父母打工融进城市,也是造成一些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的原因。部分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部分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能不能尽早替家里分担经济上的困难,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原本落后,在校生锐减后公用经费投入减少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差距,从而导致更多的农村学生涌向城市和私立学校求学,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陈旧的教育机制和落后的教育理念。就我们地区来说,当下农村初中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教育的内在本质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农村初中教育主体性没有确立,目的没有明确或者错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和现阶段教育的主导方向脱离我们农村。而农村教育仅仅作为城市教育的附属者,不得不盲从于,从而被绑架,农村基础教育仍深深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教育目标的陈旧,从而导致农村教育机制和理念的陈旧,所形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师生关系让人堪忧和扼腕!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近年来,由于社会思想主流的原因,我认为我们当地的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很低,积极性难以调动。许多教师把这份职业等同于其他普通职业,认为是迫不得已的一份谋生手段,自甘庸俗,怨天尤人,得过且过,没有正确的教师职业的认知,积极性难以调动。我认为关键还是体制和思想。当下的体制,还并没有真正打破铁饭碗,养了一批“老绅”。其在农村单位对制度破坏性很强。体制的缺失造成思想的滞后。所以在农村初中管 理和教育往往还是依靠校长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难以健全依法治校、依规治校的理念。我一直在思考一群没有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的人的农村教育事业会走向何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校每学期开学都有学生信息统计和分析。我校有1284人,其中有近750人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00多人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一个局面如何能保证孩子们正常地接受正常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及道德品格上培养令人担忧。学生自身方面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社会及法律知识,他们拉帮结派,打群架,喜欢逞能。由于没有家长的管束,不知道包容,不懂得谦让,道德水平极低,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思考二:城市教育的无奈

1213号,我满怀期待,迫切的走进屯溪六中,作影子培训。在六中校长丁学军的周到细微安排下,我们在此度过了难忘而充实两周时间。校长丁学军,一位有着近15年校长经验的黄山市名校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两周的交流指导中,作为学生的我如沫春风、如饥似渴。在我们交流当下农村教育的许多不合理现象和问题时,我将我的紧迫感和压力传递出去,但丁校长的睿智让我明白:作为校长意识应该超前,具备前瞻性,但教育应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与本土相联系,寻找突破口。教育的改革应该是静悄悄的,渐变的,不必喊口号,在不知不觉中让大家接受,同化大家。这番理念让我盲动的心理平静下来,让我静静的深入六中。我用客观的眼睛观察六中,体会六中。不经意中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无奈。

应试教育仍是城市基础教育的桎梏。在六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到六中师生教学的压力,在九年级的月考会议中,对分数的追求直白坦诚,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和比例仍是社会评价一所初中好坏的标准。在和他们学校交流的时候,六中人也已每年考到重点高中多少人而自豪。这种应试教育带有强烈的专制性,它通常要求学生的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压制学生的大部分其他的生活。当素质与应试相矛盾时,学生与老师或学校便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学生的心里也会因此对老师与学校产生不满。在这其间,我曾几次发现在班级门口有罚站的学生,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成绩差。这不得不拷问我们的城市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六中老师们也生活在思想矛盾和困境之中。让我又有颇多感慨。

思考三:农村初中校长的定位

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即将结束,我时常思考的是:在校长的岗位上,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姿态走下去?校长是学校教育的践行者。“糊涂的校长办糊涂的教育,自觉的校长办自觉的教育。”所谓的“自觉”又是什么呢?是否是对他自身使命和责任的自觉?是否是对教育和文化的自觉?

当今社会,功利熙熙,人心纷纷,教育也是万象众生。我心中经常萦绕困和惑。先哲说,“智者不惑”,那么怎么能做到不惑?如何作为一名“智者 ”校长?我认为校长的“智 ”就在于,他始中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学习意识与研究意识,不断的学习以完善自身。校长作为学习者,不仅向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善于向实践学习。智者,践行者也!我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管理者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立大志、聚大智、明大势、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