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成果

德育不仅仅是说教

来源:教育部第六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   作者:陈荣艺   发布时间:2013-11-07 16:20

    檀传宝教授《“德育”是什么?》的讲座,从“德育之急”、“德育之误”、“德育的必要”“实践的必要”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对小学德育工作有比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使我大开眼界。然而,小学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笔者在长期的小学德育工作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在小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也就是说,德育工作应该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事,这是每个老师都清楚地,然而,这种想法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认识和行动。大多教育工作者以为,在学校里,学生把书读好是第一要务,因为这是要考试,要检查的;而德育是不必考试的,而且看不清、道不明。所以,很少看到教师能真正做到“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作为校长,必须清楚德育的重要性,更要注意把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式教给老师。让老师对德育做到“知情意行”。这才能营造学校德育的氛围。


    德育实践的抓手不在于理论的宣讲,而在于德育的实践。本人认为,德育的实践最主要的一个渠道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其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如礼仪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自理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有义务将学生应该养成的那些“好习惯”整理出来,让所有教师、所有学生都清楚,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好习惯的落实过程也就是德育的落实过程,好习惯的落实过程的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最重要的应该落在“行动”上,有了良好的行为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可是,很多学校、老师只是把“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落实停留在“知情”两个方面是。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教养成的,而是要靠教师示范、靠教师手把手教、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模拟或现场训练才能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

 

    德育的落实很难长期的坚持的主要原因是内容的重复,是一种审美疲劳。因此,学校应该有计划、有主题、有秩序地开展各项专题活动,使学校长期弥散着一股浓郁的德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