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展示了10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其中,凉山支教帮扶团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 “最美教师团队”,被点名表扬的这个团队里就有湖北省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的老师:刘子威、张珺、刘雪,赵广成、文姗姗、曾静。
从2019年至2021年,3个学期,由于疫情,共派出两批教师,每批选择3位教师,累计6位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地区进行教学支教---驻校引领。每年不仅派出支教老师,校长工作室对四川凉山的教育帮扶更多样化。先后组织了两次主题支教活动,共派出16名名师、专家到当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进行专项教学研讨,以期提升凉山州地区教师的综合素养---助力提升。除了教育帮扶以外,还为宁南县民族小学的凉山孩子组织了募捐活动,建立了长期定校定人的结对帮扶机制---筑建桥梁。
莽莽巍巍大凉山,贫困犹似路蜿蜒。
彝家学子享优教,领航精英立誓言。
离家别子赴宁南,异乡润桃使命担。
播撒希望和未来,点燃凉山美画卷。
山路蜿蜒,割不断湖北襄阳-凉山宁南的情谊绵延,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的“三zhu”帮扶机制,谱写了“襄宁一家亲,共谋大发展”的教育帮扶篇章。
01 驻校引领,传递教学新理念
2019年的夏天,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的三位支教教师刘雪、刘子威和张珺踏上了前往凉山支教的征程。半年的支教期结束了,老师们难忘凉山师生满怀希望的目光,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岗位,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蜕变。
张珺老师是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信息中心主任,在支教期间,积极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素养带进帮扶学校,在宁南朝阳小学解决老师们各种信息技术难题,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原住民”。他主动要求利用周末时间,免费开办“3D打印”社团,让山区的孩子通过信息技术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用大格局将教育者的初心,无私的带给社团课上的孩子们。宁南孩子们创作的3D打印作品,富有想象,制作精美,给人惊喜。张珺老师同时思考,在未来的支教帮扶中,如何结合城市与农村教育差异性,指导乡镇小学信息化发展,培养面向未来信息技术的人才。
刘雪老师在支教期间,在教育部首期领航工程名师赴凉山送教援培活动中,主动参与了示范课的讲授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她积极寻求线上“支援”,请张珺老师帮她录课,传回恒大名都小学,恒大语文教研组及学校特级教师观看录课后,通过视频为她一次次磨课,团队的强大后援让她在现场讲课中自信而从容。再加上专家现场"标靶"点评,让这个年轻老师收获满满。而她的谦虚与勤奋也对朝阳小学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支教生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赋予了教师工作更多的爱与责任,教会我在回归自己正常工作后对学生更加的有耐心,更多的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它激励我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的提升自我,使自己更加努力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这是刘老师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从宁南回来,刘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更加有自信从容,更加显得成熟老练。“我在大凉山支教的这六个月,收获满满,一节示范课让我对教材和教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热爱,还有亲切和善的凉山老师们,和他们待一起,我学会了乐观、学会了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学到了一份责任担当。”
“这一次支教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成长机会,我把个人的理想情怀与祖国的脱贫攻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这180多天里,我每天都充满干劲,勤学好问钻研教学,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刘子威老师如同他支教总结中写道的那样,用教师的道德标准,完成一次次教研,一堂堂授课历练。
2020年的8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名校长工作室的赵广成、曾静和文姗姗三位教师代表襄阳再赴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小学参与支教工作。支教老师们用每天的汗水书写只属于他们的守望日记。
文珊老师写道:“民族小学安排我带的是一年级,进班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想培养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由于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是彝族,交流起来有些困难,孩子不敢表达,不愿表达,老师说快了也听不懂,第一次月考下来,孩子们的成绩不忍直视,来之前这些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所以有些接受不了,有些挫败感,有些彷徨,但思来想去,得改变自己去适应孩子们,都只能慢慢去克服,只能不急不躁的去讲慢些,看出孩子们没听懂就多重复几遍,直到听懂为止,不敢说就鼓励他们说,经过磨合与培养,孩子们第二次的月考成绩进步还是很大的,让我很是欣慰。
在我刚进班的时候便注意到了一个叫兰吉的孩子,一眼看上去就脏兮兮的,鼻子上总有粘糊糊的鼻涕,而且不管什么作业都不做,有一回他害怕被老师批评,早上来学校吃完饭不进教室就想回家,还好被值周的老师拦了下来,连着两天都是这样,班主任只好给家长打电话,第三天家长送来后,他还是不肯进教室,只听见啪的一声,家长二话不说就一巴掌打在他脸上,接着就开始哇哇大哭,我连忙出去护着孩子,让家长回去,从包里拿出纸巾帮他擦眼泪擦鼻涕,并没有多说什么,他便跟着我进教室了。接下来我开始关注起这个孩子,发现他每天身上脸上都是脏兮兮,裤子也是短一截,上课时眼神游离,不会听讲,应该是他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课都会刻意点他起来回答些问题,不懂就多讲几遍,每天放学也会将他留下来在我面前读书,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到现在的积极举手大胆发言,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并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从第一次考试的全班倒数第一的33分,到第这次月考已经是54分了,虽然还是没及格,但在我看来已经很不错了,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还有海丰同学,从一开始的不及格,在我多次的辅导下,第二次考试就考到了92分。
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说我们支教的意义,也许并不是教会他们什么知识,什么道理,也不是给他们带来多少的改变,而是给他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让他们感受到除了父母家人,还有一群有爱的人在关心爱护着他们,让他们从我们口中了解认识外面的世界,向往美好的生活,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让他们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孩子。”
曾静老师在彝族年到来之际,为班里的每一名同学买来了笔袋,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当孩子们从老师的手中接到礼物的时候,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小小的笔袋对成年人来看算不了什么,但对于这些整年见不到父母的留守孩子们来说,这是来自老师慈母般的关爱,温暖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为此一名女同学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精心为曾老师做了一幅画作为谢礼。这么有心、有爱,淳朴、善良,知道感恩的彝族孩子也深深地感动着曾老师。她把这份爱分享给了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受到了许多人的点赞。
曾老师还积极和襄阳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习玉萍老师取得联系,得到了习老师的大力支持。她把襄阳的语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传入到民族小学,为民小的老师们送来了精神食粮和宝贵财富。
赵广成老师是襄阳市襄城区教研室主任,即将退休之际,他主动要求到宁南支教,初到宁南初级中学,学校请他当两名青年教师的师傅,干着绿叶衬托红花的工作。在他精心指导下,两名青年教师飞速进步,立马就有三位教师要求当赵主任徒弟,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辅导着五名青年数学教师。每天坚持跟踪听课,每节课都认真分析,细细指点,他把自己多年对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培训教师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些老师。有名老师感激地说:“赵老师,你是我的恩师,我的教学水平提高那么快,你功不可没。我要请你吃顿饭。”赵老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们跟我的儿子年龄相仿,我把你们当成我的孩子看待。你们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等年底你们取得更好的成绩的时候,我来设宴为你们庆功。你的宴请就免了。”朴素的话语充满着对年轻教师满满的关爱与鼓励。相信这名老师在赵老师的手把手地辅导和精神鼓舞下,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会不断地努力奋进的。
曾静、文姗姗二位老师在宁南民族小学,还结合实际开展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研究。为民族小学的老师做讲座,带领他们做研究。
02 助力提升,点燃教师内驱力
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除了派出支教老师驻校引领,还先后组织了两次主题支教活动,共派出16名名师、专家到当地,走进宁南朝阳小学、民族小学开展入校诊断,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进行专项教学研讨,以期提升凉山州地区教师的综合素养。
2019年12月8日,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首批9位送教团队前往的是朝阳小学,支教专家们顾不上舟车劳顿,短短两天时间,9名名师、专家走进课堂聆听了14节课,现场执教了5节观摩课,现场作了6场专题报告。
千里之遥,来之不易,所以张德兰领航名校长作室把两天送教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送教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听课、评课、上课、讲座,连轴转一般,没有人露出疲累;朝阳小学的老师分科听课,轮流听讲座。7场讲座,场场给老师们带去冲击,带去思考,带去启迪。
郭治国校长的讲座让大家听得两眼放光,原来后勤工作也可以讲得如此精彩,后勤人员也可以成为主角儿;
来自恒大小学的青年教师鲁力,刘佳,他们也仅仅只有三年多的教龄,可是他们为什么成长的如此之快?看着他们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朝阳小学的青年教师眼里有羡慕,也有坚定……
四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征服了朝阳小学的老师们,成功圈粉,走在哪里都被老师们簇拥着,追问着……
两天送教时间很短,短得仿佛转瞬即过;两天送教时间又很长,长得似乎每一分都静静定格……
张德兰校长一再强调:襄阳和宁南是一家人,对于课堂,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评课,不是课堂形式的变革,而是思想范畴的新认识;不是对以往教学的替代与推翻,更不应出现矫枉过正、却步不前的现象。我们要帮助老师们找出问题,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在教材把握上、方法跟进上存在的不足,以达到更精准的理解,选择更优的方法。
“张校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到底应该怎么教呢?我们现在感到很困惑。”二(4)班的魏征老师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迫不及待地向张德兰校长讨教。“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我个人觉得音形义三步走这种方法比较好,”张校长介绍说,“你可以尝试一下……”针对魏老师教学过程中识字形式略显单一,张校长结合这一课,随口给她指出了几种识字形式识字方法,魏老师听得频频点头。
听完江美丽老师的《西门豹治邺》,张德兰校长没有急着点评,而是等江老师听完特级教师杨冬梅的阅读教学讲座以后,问江老师:“美丽,如果现在让你再讲西门豹这一课,你会从哪些方面改进呢?”江老师笑笑说:“张校长,我有些明白我的问题所在了,课堂上我不敢放手,讲的过多,今后我会尝试把提的零散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然后提出更有思考分量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延伸……”看江老师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张校长会心的笑了。
下课铃声一响,刚上完《我的“长生果”》的侯璐艳老师就迫不及待的对特级教师杨冬梅老师说道:“杨老师,孩子们现在越来越不愿回答问题,我也不知为什么。”侯老师的这节课朴实、扎实,符合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侯老师的疑问,杨老师从三个方面予以剖析:课堂要以好的问题为驱动,方能呈现思考的层层深入;在学有困惑之处要以支架路径,让思维之难不再高不可攀;课堂尽可能的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突显他们的学习过程。
杨老师进一步和侯老师及其随同的老师们交流:作为教师,我们平时把注意力过多的关注于学生,思考着怎么倾听学生的声音,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却很少朝内,审视自己,内视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我做的怎么样?我应该怎样做?我们总是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个关键点面对课堂上瞬息间的变化,我们要学会敏捷地捕捉,练就专注和警觉,学会执着和冷静,在鉴赏和学习中适时适量地播撒智慧的种子,创造良机,开启求知的欲望,和学生一起互相发现,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促进!
老师们也频频点头说:“杨老师的评课非常注重实际,点评实,建议好,点子多、方法活。我们的课堂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中应多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闫校长,请你给我的课诊断一下,有什么问题?”姚良琼老师跟在闫红莲校长后面迫不及待地问着。……“姚老师,这节课如果我上,我会这样设计,‘教学是在需要教的地方教,在不需要教的地方则不教。’在探究第三组的过程中,我会大胆放手,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学生探究出来的商的变化规律都是具体的数字,再引导学生把数字转化成字母,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符号意识和转化思想。”备课组长黄朝凤激动地说:我们特别喜欢这样的送教援培方式,名师们手把手的指导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我们老师就缺这些,课堂上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没有思路。有了名师的指导,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在整个评课研修的过程中,每一次疑惑的解答、每一次方向的确定、每一次课程的构建……在彼此的聆听、阐述、交流、构建中,悄然拉近团队名师专家与朝阳小学老师们的与梦想的距离。朝阳小学的吴校长、老师们建议:见到专家,老师们如饥似渴,希望今后像这次一样,多来一些教学的专家、特级教师、名师走进朝阳小学的课堂给予指导,同时也多带来一些公开课,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通过现场教学,看名师现场示范引领,朝阳小学的同仁们逐渐明白:教学中,只有教师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给学生,让师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方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生命自觉,就在于课堂生命自觉。只有扎根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田野,方能打磨相宜的课堂节律。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如何激活青年教师的内驱力?来自恒大小学的鲁力和刘佳在朝阳小学青年教师中掀起了成长浪潮。
“努力老师,早上好!”
“努力老师,要抱抱,你就像我爸爸一样。”
人如其名,在孩子眼里他就是一个很努力的大孩子,小孩子们亲切称呼他为“努力老师”。他说:“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天使,在我的眼中是天使中的天使,我要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够闪闪发光!”他始终聚焦“舞台是人人的舞台”这一核心理念,让每个孩子成为了舞台的小主人!
鲁力老师的《用奋斗的青春点亮闪闪发光的你》,其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阳光的工作形象,让在场的广大老师赞不绝口。
小鲁老师现任襄阳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在工作中他挑战自己的多种不可能——白加黑模式、公众号制作的学和精、多方面一等奖;学校建校三年来,在大大小小的多次活动中,他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他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和艰难,付出的点滴血汗,像庖丁解牛一样剖开给大家。小鲁老师的坦诚,让老师明白了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完美,老师需要的是先行动起来,一点点的尝试,不断摸索创新。
刘佳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是《见自己 享成长 向未来》。作为新人,她的感受深刻,表述生动,讲述了自己在襄阳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的成长历程,引人深思。
在教学上,佳佳老师分享了自己这个菜鸟老师是如何在团队的引领下,终于在市级研讨课、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的故事。她用亲身经历告诉青年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一次机会,直面挑战,突破自我。诚然让人头疼的磨课是初登讲坛年轻教师经验积累的必要过程,试想没有凤凰涅槃,怎能浴火重生。
她提到自己有幸外出到扬州学习,大开眼界,逐渐消除与学校发展理念的隔阂,理解学校课程文化的意义。最终得以把美好的课程理念带回学校,分享给同事们,同时着手带领各学科老师尝试在教学中用不一样的形式展现课程的魅力。如此朴实的想法,高效的行动力,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教师的鲜活与温度。
听完佳佳老师的分享,一位朝阳小学青年教师拉着吴校长说:“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我自己,我们同样专业平平、资质一般。原来我没有自信,工作目标停留在完成基础的课堂教学,通过她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抓住机会,挖掘自己的潜能,让青春不留遗憾。”
两名年轻教师不负韶华的拼搏青春故事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听者。大家不禁感叹两位年轻教师运气真好,遇到很多机会。的确如此。但两位老师最大的运气是在张德兰校长的引导和鼓励下,走出了自己的精神沼泽。他们教龄虽短,但不怕遇到问题,有问题了将“问题”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虽站讲台仅三年,但心无旁骛,一心向前。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却是生命。我们不能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因此,一个人要成长,最关键的是内驱力,是内心的唤醒与生命自觉。老师们深深感到:不久将来,两位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是的,点燃自己还要持续栽培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便只顾勇敢前行,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一座等待开掘的富矿。
“我们曾经勤勉摸索,却找不到好的创意;我们希望打通教育和生活,却不知道真正的密码在哪里;我们怀揣梦想,却时时遭遇瓶颈期”……朝阳小学的吴新梅校长及其团队深陷困惑之中。面对诸多疑惑,张德兰校长跟吴新梅校长做了深度交流。随后张校长重新确定讲座内容,加班加点重新修改课件。
针对朝阳小学的现状,2019年12月10日下午,最后压轴的湖北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领航校长、襄阳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德兰作了题为《奔跑,迎接更好的自己》的讲座。张校长从走向学习区高速度成长、走向合作区高品质成长、走向创新区高持续成长三个方面开讲,以自己做为名校长、成特级教师的经历,呈现了发生在她的学校、她自己身上的真实的成长行进轨迹。
张校长先以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为背景,向老师们展现了她从荆楚教育名家到教育部领航校长这一路征程中,正是因为把学习当成乐趣,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让她看到了更美的风景;怎么走向合作区,高品质成长?接着,张校长以恒大小学教育集团的校本教研为例,基于学校团队建设、一线老师真实成长的困惑,以丰富详实的教育案例给出学校建设、教师成长大格局大智慧的策略。人人都是教研的主角 ,舞台是人人的舞台。在场的每位听者无不为恒大小学教育集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共同体理念折服。真切的感受、鲜活的印记、成长的艰难和收获的喜悦尽在张校长铿锵有力、率真生动的讲述中,感染激励着现场每一个听者。
恒大名都小学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令人瞩目。张校长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走向创新区高持续成长,让创新成为习惯:老活动新变化、老节日新旋律、老典礼新思路、老叙事新升级、老作业新要求、老培训新方法、老宣传新形式,常教常新,常做常新。奔跑中的恒大小学令人惊叹!最后,张校长总结奔跑成长的三大“法宝”:登高山、拜高人、找高手。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吴新梅校长及其团队激动不已,他们收获良多,深表感谢,希望恒大名都小学教育集团和朝阳小学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加强交流互动,让彼此在前行的路上奔跑的更快、更稳、更有力量。
真正的研修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站着讲,一群人坐着听。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时间,已滴答到晚上六点,比预期的时间超出了半小时,报告厅的全体领导、教师竟无一人起身走动,竟没有听到一次手机的铃声。
群山微笑,冬日微暖,宛如心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援教助学,让彼此成长之路上因为分享而生长出无限多种可能。
“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美好的相遇,专家的引领,深度的研习,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打开了教育的面,找到了彼此的点。
是的,在经过这样的洗礼之后,在教育的大道上,彼此的双脚又多了份力量,彼此的眼里又多了份对未来更多美好期许的光亮。
03 筑建桥梁,“襄宁”牵手心相连
赴凉山支教的文珊老师在朋友圈发了她家访感受:“我看到,十几个彝族孩子挤在一间又黑又潮的小屋里,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孩子,于是合伙请一个年迈的老奶奶代为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我每走一处,都心酸难忍,我以往只是听说,真正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难以置信,这些留守彝族孩子太可怜了!走着看着,潸然泪下,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而能做的又微不足道,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文珊老师在朋友圈发的家访所见,让工作室首席导师张德兰心酸之余,迅速在工作室及成员学校开展了一场“为凉山彝族小朋友暖冬计划献爱心”的募捐。短短几天,工作室及成员学校用各种形式开展募捐,筹集到了价值19088.4元的物资和85399.3元的现金。
2020年11月4日,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第二批奔赴凉山慰问送教的活动,受到襄阳市教育局,襄城区政府及教育局高度重视,并选派领导、专家随张德兰工作室的送教老师一同前往,为凉山的孩子们送去一份温情和暖意。
在5日的捐赠仪式上,五十多个彝族孩子代表穿着民族特色的服装,一批批有序走上台,接受襄阳市各位领导手中的捐赠物质。
送来的是爱心,接受的是暖意。孩子们喜在心头,乐在心头,这个冬天暖意融融。
除了捐赠过冬物资外,慰问支教团还带来了社会各界的捐款。
彝族孩子是懂得感恩的孩子,四(2)班的刘宇诗同学用标准的普通话,代表民族小学的1000余名同学,代表60名此次受助的孩子发言。她动情地说:“冬天,是我们贫困的孩子最难过的,我们沒有过冬的厚棉被,我们只能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我多希望像豌豆姑娘一样,拥有一个温暖的被窝。
今天,我们等来了教育部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带给我们春天般的温暖,社会各界的无私关爱,让我们有了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的勇气和动力。”
接下来伍倜局长做了重要讲话,伍局长在讲话中用了责任、融合、交流三个关键词充分肯定了教育扶贫扶智支教送教帮扶的重要意义,对支教教师作为襄阳教育的代表促进两地教育教学融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对教育部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对此所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期望襄阳、宁南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做到襄宁一家亲,共谋大发展!
2020年11月6日,慰问支教的12位成员分成5个小组,在民族小学老师带领下,来到十数位特别贫困的孩子家进行家访,并赠送过冬棉被和生活物资。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贫困儿童散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家里大多窄小、阴暗、潮湿,有几家的居室下方即是猪圈,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相当差。听老师介绍不少儿童家里的桌子、沙发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魏家勇副区长来到彝族小姑娘包文衣的家。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位复员军人,他本人身体不好,又要照顾卧病不能工作的妻子,只能打些短工养活一家四口人。他们一家人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家里只有一张床给姐妹两个睡,妈妈睡沙发,爸爸则每天打地铺。贫寒的家、复员军人爸爸脸上乐观的笑容,让魏区长湿了眼眶,他当场拿出500元现金塞到复员军人的手里。一同前往的恒大小学罗静副校长也拿出500元。出门后,魏区长得知这个小姑娘身上的彝族服装还是借同学的,他立即给同行的包文衣的班主任转了300元钱,请她一定给孩子代买一套彝族服装,作为即将到来的彝族新年的礼物,希望能给她带来快乐,带来民族自豪感和生活的自信心。第二天穿着新衣的包文衣给魏区长、罗校长送来了朴素却真挚的感谢卡片。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动人情者莫过于感同身受。张德兰校长和杨艳玲书记在朋友圈对这次慰问送教活动中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起了同学、朋友、同事们热情关注,他们纷纷再次捐款,爱心传递绵绵流长,情驻凉山,心系宁南。其中恒大小学一位爱心妈妈已经决定长期资助民族小学小包同学。(2021年2月,一开学,爱心妈妈就将2000元汇给了小包同学的班主任。)
相见动容,别时动情。宁南民族小学的老师、孩子们把对慰问支教团的不舍,化作那送给老师的一本书,一张卡片,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还有我们支教老师满目泪眼,依依不舍的情。
莽莽大凉山,切切支教情。教育部领航工程张德兰名校长工作室的支教成员们,在凉山州宁南县学校的三尺讲台上,传播知识,播撒希望,引领宁南的孩子们,将眼光视野越过凉山,越过林海,看向那明亮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