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于2019年7月成立,湖北省教育厅从全省遴选了十五位优秀校长加入领航工作室。工作室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研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标定位,顶层设计工作室的理念与路径
目标与定位:引领工作室校长成为具有未来教育视野,高尚教育情怀,先进教育思想,高尚人格魅力,卓越办学成就,能够引领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制定了三大行动纲领:课题引领,辐射帮扶,自我卓越。确定了发展内容与路径:工作室内容--格局修炼,师德修养与职业境界;智慧锻造,课题研究与改革创新;思想传播,示范带动与辐射引领。工作室培训路径--深度学习,经验萃取,迭代跨越。工作室要实现“三个关注”:关注名校长个人的发展,关注工作室校长成员作为共同体的发展,关注校长管理智慧的提炼与传播。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鲜明的工作室品牌:参与式培训;铸就了工作室口碑: 奔跑与创新。
高端研修,提升境界与格局
工作室充分挖掘全国优秀教育资源,通过校际交流,博采众长。在看名校、访名人、拜名家中,助力工作室校长聚焦育人主题,获得选择重大实践问题的启发,确定基于学校研究性变革的研究问题;在读名著、研课题中,推动学校研究性变革。在搭平台、做分享中,助力工作室校长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和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解读文件,点燃再启航火种
2019年7月2日, 工作室在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召开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由市教育局从全市遴选的十二位优秀校长及其专班人员40余人参与此次研修活动。襄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伍倜,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和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与科室参会指导。工作室成员们学习了《市教育局关于组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的通知》、《关于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组成人员遴选结果的通报》等文件。解读教育部领航工程目标意义和实施方式;工作室专家顾问、襄阳市教科院郭强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进行专题讲座。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围绕“新时代校长的情怀、责任对张德兰名校长工作室提出期望,希望通过三年的研修,工作室各位校长要在思想上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规划自己,勇于担当、思考和蜕变,在实践中反思教育的本质,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敢于成为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实现校长专业发展的全方位成长,成为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各位校长都现场签定了目标任务书。通过学习研讨,明确了工作室的目标与路径,坚定了成员校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南征北战,读人读已谋新变
借助工作室平台,引进全国优秀资源,让工作室成为变革教育困境,解决教育问题,推进教育发展的研究基地和实践基地,2019年,短短4个月工作室组织了5次研学旅行活动:七月下扬州、八月赴银川、十月访广州!
七月,工作室成员下扬州,赶赴梅岭,参观校园、聆听专家报告、参加“破壳峰会”、反思校长寄语、观摩实验课.......在梅岭小学,我们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
八月,工作室成员赴银川,参加领航工作室第六次研修,学习校长的学术表达,参与学校个案诊断,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点评与讲座。
两次研修,一天一篇学习反思美篇的制作与分享,点燃了校长们的热情。校长们在火车上开起了小论坛,就校情进行个案诊断,梳理学校发展现状,确定了个人发展三年计划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工作室《基于校本的教师培养》主课题。
(三)挥师南下,课题研修显雏形
2019年9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恒大小学开展了“基于教师发展课题的学术表达”研修,请来了湖北省干训中心原主任王祖琴,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叶显发,《未来教育家》执行主编陈盼等,12位工作室校长围绕“基于校本的教师培养”,用15分钟呈现,专家对每位校长的发言进行一一点评与指正,希望校长们基于校本,凸显学校个性风格,进一步修改文稿,明确了汇集各成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集结出书的呈现方式和具体途径。
10月,带着这一任务,全体成员赴广州再次请教育部领航工程广东基地导师进行一对一答辨辅导,广东省干训中心主任龚孝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周锋、广二师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贾汇亮等又从政策、理论、论文范式与可读性等三大角度给工作室成员进行了点评与建议,书稿就这样变得越来越趋于成熟起来,校长们的境界、格局和办学思路也明晰起来。
2020年上半年,工作室成员结合三次研学,借鉴名校特色,围绕本校实际,明确了未来三年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指导学校研究性变革。工作室组织开题报告,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叶显发、王祖琴等现场指导。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前行。在课题引领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将携手每一所成员校,共生成长,让学校充满常做常新的智慧挑战,共同创造充满活力的教育新生活。
目前,领航校长工作室开展集中研讨活动13次,出版了《基于校本的教师群体成长研究--张德兰领航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校教师成长研究案例》,《破茧成蝶—为了更美的遇见》,《与世界一起奔跑》,《一所有故事的学校》等四本专著;工作室成员校长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张德兰及工作室成员校长为省内外校长讲学80余场。
高地效应,辐射引领中形成“成长群落”
(一)疫情面前,领航学校彰显引领风采
2020年初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室多次开展线上研修培训,围绕“疫情下的校长的专业领导力”和“聚焦课题研究,推进学校变革”两个主题开展研究。为此,在多次研修,成果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工作室决定,在承担的2020年上半年两次对全市小学校长线上培训中,根据12所成员校学校特色,分别由校长进行半小时的微分享。为完美呈现本校特色,12名校长在张德兰校长指导下精心准备,反复打磨课件。在6月30日和7月22日两次线上培训中,工作室学员走向前台,变身授课专家,在全市2000多名校长关注下侃侃而谈,从容自信,跟大家分享一路走来的思考和收获。深刻的思想,精美的课件,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场线上培训的视听盛宴!获得广泛好评!
在培训中,每位校长虽然只有25分钟的分享,虽然展示的只是某个方面的问题,但聚焦的都是科研与学校变革相关的问题,也是学校求变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实践不可复制,但可嫁接。通过培训,我们希望每位校长都能适应时代需求,解决深度问题,团队协同作战。
两次全市范围内的线上培训,既是辐射引领,又是对工作室成员校长一路走来开展研修成果的展示,从广泛得到好评的结果看,工作室开展研修的路径正确,效果显著。
(二)精准扶贫,领航学校彰显大爱担当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张德兰名校长领航工作室深入四川凉山、康定甘孜等,帮扶送教,彰显教育家情怀。从2019年至2021年,3个学期,由于疫情,共派出两批教师,每批选择3位教师,累计6位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朝阳小学、民族小学进行教学支教。
2020年11月4日,襄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倜,襄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襄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魏家勇,襄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庹斌及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部分工作人员一行12人,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11月5日早时晨八点半,帮扶活动组一行不顾长途跋涉14小时的疲劳,在宁南县民族小学五楼会议室举任了“襄阳市教育局、襄城区教育局、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张德兰校长工作室赴宁南民族小学捐赠仪式”,本次为凉山彝族小朋友暖冬计划献爱心共募集现金85399.3元,物质合计19088.4元,总计104487.7元。襄阳市、襄城区两级教育局,恒大小学及工作室成员学校老河口第八小学、高新区群力小学、襄城千弓小学、张湾中心小学等五所小学,企业家聂伟等部分爱心人士为这次活动筹款捐物。捐赠仪式上,伍倜副局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主要谈了三点感受:第一是责任,今年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将划一个完美句号。今年完成脱贫攻坚是硬指标,不仅是山区、贫困区的任务,也是我们全党全国的重要工作,我们襄阳要尽一份责任。扶贫先扶智,这是增加贫困地区和人口造血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阻断代际贫困的国家方略。第二句话是融合。他勉励在宁南支教的三位老师:用力的搞好教育融合,用心搞好文化融合,用情的搞好感情融合。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像石榴子一样团结在一起”,发挥襄阳教育优势,把我们的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助力宁南教育发展、教师提升、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句话是交流。他说国家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搭建了难得的学习平台,为宁南带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宁南县教育同仁一定会牢记这份爱心,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把宁南教育办得更好,不辜负襄阳各界朋友对宁南的殷切期望。
6日,慰问支教的12位成员分成5个小组,在民族小学老师带领下,来到十数位特别贫困的孩子家进行家访,并赠送过冬棉被和生活物资。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贫困儿童散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家里大多窄小、阴暗、潮湿,有几家的居室下方即是猪圈,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相当差。听老师介绍不少儿童家里的桌子、沙发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魏家勇副区长来到彝族小姑娘包文衣的家。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位复员军人,他本人身体不好,又要照顾卧病不能工作的妻子,只能打些短工养活一家四口人。他们一家人住在一间1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家里只有一张床给姐妹两个睡,妈妈睡沙发,爸爸则每天打地铺。贫寒的家、复员军人爸爸脸上乐观的笑容,让魏区长湿了眼眶,他当场拿出500元现金塞到复员军人的手里。一同前往的恒大小学罗静副校长也拿出500元。出门后,魏区长得知这个小姑娘身上的彝族服装还是借同学的,他立即给同行的包文衣的班主任转了300元钱,请她一定给孩子代买一套彝族服装,作为即将到来的彝族新年的礼物,希望能给她带来快乐,带来民族自豪感和生活的自信心。第二天穿着新衣的包文衣给魏区长、罗校长送来了朴素却真挚的感谢卡片。
此次到宁南看望支教两个多月的3位老师,襄城区教育局前期准备贴心周到,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入冬的外套,还特地带了家乡的茶叶和杂酱面。拿着这些暖心的礼物,两位支教女教师流下感动的泪花。
张德兰名校长工作室对四川凉山的教育帮扶是多样化的。先后组织了两次主题支教活动,共派出16位名师、专家到当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举办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进行专项教学研讨,以提升凉山州地区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年里,名校长工作室捷报频传:导师张德兰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好校长”,黎红霞校长被授予第二批“荆楚教育名家”称号,工作室成员校长曾秀群被评为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2018年);李晓蕊等三名成员校长被授予首批“襄派教育家”称号,李颖、常红立、姚明海等三位校长分别被评为“卧龙名校长”、“小汉口名校长”“隆中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名师成长迅速,张艳、周海荣、胡玫瑰、程桂丽、徐薇等8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隆中名师”,曹艳红、张丽等16位教师被评为县级名师。在各级各类优质课、微课、一师一优课等比赛中,工作室成员校教师纷纷摘金夺银。十多位工作室成员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中获部优奖。
特别是在2020年这一极其不平凡的年度,张德兰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于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探索,追求创新,交出了不平凡年度辉煌的答卷。
工作室十三所学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39项;开展课题研究44项;各级送教帮扶30次;校长教师在《未来教育家》《湖北教育》等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27篇(其中国家级19篇,省级55篇,市级53篇);工作室校长教师到河南、湖南等省外及市内外讲座、报告8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