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5-2017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根据国家、省、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吉林省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59年10月,1988年8月,学校由和龙县八家子镇迁入到延吉市依兰镇政府所在地。2001年10月,校名改称为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吉林省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以“主动发展、和谐育人、全面康复”为办学思路,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学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康复训练的全日制国办朝鲜族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占地总面积为8.1万平方米,校园生活区面积为4.2万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为6684平方米,现已具备了比较先进的电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手工艺制作室、家政室、语言康复训练室、律动室、图书室、美术室、身体技能训练室等设施和功能。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聋班1个,培智班14个),103名学生(听障儿童8名,智障其他“特殊需要儿童”95名),教职工有59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特教专业13人),98%为大专以上学历。学校曾荣获“延吉市经济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延边州师德先进单位”、“吉林省妇女儿童维权岗”、“延边州校园校舍管理先进单位”、“延边州劳动模范集体”、“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等荣誉。
二、办学的理性要素
办学格言: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
办学宗旨:有爱无碍、教育康复、化残为才。
办学理念:尊重特殊需要儿童的个性特质和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
办学目标:创建延边州内领头特殊教育学校,使学校成为残疾孩子健康成长的生命摇篮,使特教教师幸福指数较高的温馨的家园。
办学策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办学特色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抓手、以教育质量为根本。
办学思路:主动发展、和谐育人、全面康复。
校训:自强不息。
三、存在的困难
(1)学校办学体系自去年年末开始改为向学前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在教学及康复设施不能满足办学需要,教师现有的专业化程度不能较好地胜任学前和职业教育岗位要求的前提下,仍需积极深化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寻求办学模式。
(2)目前,我校毕业于特教专业的教师少之甚少,加之,学校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未能很好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亟待特教教师专业内涵进一步拓宽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3)因我校是朝鲜族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的出台,不能很好地影响到学校课程的实施,更是校本课程的薄弱,以及学生障碍程度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严重限制和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4)今年上半年,州政府投资新盖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限的办学条件及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对特殊教育发展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五年内对现有的基础能力建设不能投入的情况下,学校其他工作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有碍于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
四、规划的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学前和职业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智障学生生活、生存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依法管理为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二)实施原则
1.渐进性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脚踏实地、分阶段做好各时段工作。抓住工作重点、难点,及时解决工作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2.创新性原则。坚持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开展与普通中小学校、企业的合作交流项目,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摸索教育康复的发展方向。
3.激励性原则。坚持定期开展“特教之星”课堂观摩活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以激发教学工作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从事特教事业的热情、干劲。
4.务实性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对特教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实际,不图形式,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真抓实干,集中全力抓好几件大事,着重做好年度重点工作。
5.开放性原则。开阔思路,拓展视野,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特殊教育的办学经验,善于借助外力,不断丰富自己,走出一条具有朝鲜族特色的特教之路,办延边州内领先的特殊教育。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学校培智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前和职业教育发展规范有序,师资队伍日趋优化,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实施学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康复训练相衔接的办学体制。
2.年度目标
2015年,尝试特殊教育从“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的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学前和高中段职业教育。学校将增设2个学前教育班(4-5人/朝鲜族班,4-5人/汉族班),将加挂《延边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心》,承担3-6周岁各类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与康复教育任务;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身心特点,面对智力残疾学生将增设2个以“手工艺、绘画、歌舞、电脑、体育及烹饪”为主要内容的高中段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班。
2016年,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根据2015年开工建设的进度安排,按照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建一所有民族特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数字化、园林化、人文化”的特殊教育学校。
2017年,搬进新建学校。细化工作内容,力争按规定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四)工作任务
1.健全办学体系,拓展办学途径。在巩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内涵的同时,积极探索五年学前康复教育和五年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康复—教育—职业训练为一体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完成向两头延伸、健全办学体系的目标。2017年末,学校办学规模将由现在的15个班逐步发展至17个班,班额6—10人,全校拥有学生数125人左右。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需求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2.大胆尝试“两头延伸”工作。把尝试学前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五年规划,优先投入,加快发展,五年学前教育以康复矫治为主,积极开发相关医疗单位资源,初步探索医教结合模式,通过实施医学、教育手段和利用现代化专业设备,对学龄前智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多感官刺激、训练。五年职业教育以教会学生“一技多能”为目标,以中西面点为核心专业,以家政、串珠、洗车等为辅助专业,积极拓展并优化学生的学习、实践环境,多渠道争取各方面对学校特殊教育办学的支持,帮助毕业生走上就业岗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和能够发挥学校特殊教育指导作用的骨干教师培养。力争按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配备师资队伍,做好教师岗位聘用工作,让师德好、能力强、贡献大的优秀教师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与之相适应的待遇。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特教师资队伍。
4.继续推进教育科研成果。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增强科研意识,加强课题管理,推广科研成果。努力构建“以学校为基地,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中心“的教科研工作模式。“十二五”期间学校已完成州研究课题。学校将在明年积极与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商,力争申报“十三五”科研课题省级1项,州级1项。以生活教育为主旋律,积极开发各科校本课程,在实践推广中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尝试开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在更多的学科领域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开发与执行力。学
5.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课改计划,积极鼓励尝试开发校本教材,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特点,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利用五年时间逐步构建适合不同残疾类别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不断完善学生个别化教育的计划制定、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发展空间,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长每一个,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校将每年拿出10万元培训经费,三年内派出优秀教师到国外(主要是韩国)和国内先进地区进行培训,到2017年底前轮训一遍。同时,要依托延吉市普通中小学校,开展融合教育。
7.加强特教文化内涵。以新建学校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以“人性化、专业化、现代化”的“三化”建设为目标,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向往的优美人文的花园、成功愉悦的乐园、阳光智慧的家园。学校建设以文化为引领,更加注重专业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办学品味。新建后的校舍要充分凸显学校校园文化管理理念和特殊教育办学特色,为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物质保障。
8.加大特殊教育装备工作力度。制定《延边第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实现装备标准化。到2016年,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基本达到国家《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要求,基本实现我校特殊教育装备现代化,达到全州特殊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居全州领先地位。
9.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韩国姊妹校的交流,借鉴和吸纳国外特殊教育的有益经验,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在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残疾学生与他乡工作的父母方相逢等方面寻求国际合作。
10.强化卫生保健工作。学校与延边大学医学院营养系编制每周食谱,实行计划膳食,保证残疾孩子营养摄入量,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坚持学生体格锻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及抗病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完成计划免疫工作。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卫生消毒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五)保障措施
1.明确领导责任,提高干部素质。教育经费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的捐赠与扶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办学资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2.加强学校管理,发扬民主集中制。坚持科学、民主管理,形成“校长主管、部门分管、支部监督、群众参与”的管理体系。积极改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努力加快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特色化进程。
3.明确办学目标,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检查,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反馈各科任的教学情况,并把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纳入考核评价教师的机制。合理、规范使用学校各项经费,按规定实施学生“营养餐”政策。建立学校资金管理结构,并规范、合理地管理、操作及使用各项经费,加大对残疾孩子的帮困救助工作。
4.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校园安全。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门卫责任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重要情况要立即请示汇报,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在未来发展的五年中,我校将立足学校实际,坚持管理立校、科研兴教、质量强校的宗旨,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铸特色,努力办好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